培训专题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色课程
中心简介
特色课程
实践教学:五里桥村
发布时间:2018-09-15   浏览:743次 

1.jpg

2.jpg

一、教学主题

使学员深切感受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给山区农民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员入户调研,使学员进一步了解五里桥村的党员干部是如何带领群众进行生产建设和实现产业转型的,以期学员在基层调研中能深刻感悟愚公移山精神在山区的传承与发扬。


三、教学实施


(一)教学点介绍


五里桥,位于王屋山脚下,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是一处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和乡村风情于一体的花园式度假美丽乡村。


五里桥村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全村130余户、500余口人散居在30多道山梁上。近年来,五里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凭借着苦干的精神,拆迁、修路、架桥等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宽阔平坦的道路、集中建设的民居、干净整洁的街巷、景观宜人的生态、产业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景象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


五里桥村通过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现已有96户村民筹建起了“农家乐”宾馆。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基本完成后,在镇政府的积极帮助下,先后聘请焦作、洛阳、杭州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农家乐”宾馆接待的农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还组织农户到专业烹调礼仪培训机构参观和学习,现有20余户已经具备经营条件。村里已建成临街商住楼150间,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主要用于经营农家饭店、农家旅馆和出售王屋山土特产。


在阳下路沿线6公里区域内,道路两侧规划种植鲜果采摘园及粮作物种植。五里桥地处沟壑纵横的山区,有其天然的隔离条件,又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充足。五里桥村群众在党支部和村委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岭区的生态环境、天然的隔离条件和荒沟荒坡,对现有的860余亩耕地进行了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粮食作物100亩、烟草400亩和白菜制种300亩,其中生产的白菜种子色泽好、子粒饱满、千粒重高、产量高,深受制种户的青睐,五里桥村的白菜制种业,已成为引领济源山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五里桥村公共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一个美丽山村的新景象展现在大家面前:综合服务中心、健身场、篮球场、标准化卫生室、文化长廊、文化礼堂等公益设施的发展,无不映射着王屋山脚下人家的幸福生活。五里桥村2014、2015年连续两年成功入选“河南十佳美丽乡村”。


(二)入户调研并思考


五里桥村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占沿线80%以上居民住户的几百余间房子,需要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拆迁,并集中规划重新建设,面临涉及诸多利益交织的拆迁难题,他们是如何开展的?又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带领村民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我们带着疑问,走访整治区域内的干部群众,一起揭开其中的秘密。


(三)学员发言


(四)教师点评


五里桥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的过程,是愚公移山精神在山区传承的真实记录,村支两委尽心履责为村民解决安居之盼,提供乐业之需,满足舒适之愿,提升自豪之感,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


王屋镇党委政府对五里桥村发展的定位是“宜居村庄、休闲农庄”,专门聘请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按照“宜业宜居宜游”的理念规划设计,突出“三个着眼”,即安居、乐业与舒适,着力打造居民生活、学习、娱乐与健身的绿色人文空间。


2.群众参与、汇聚民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群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为调动群众积极性,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顺应民意,二是发扬民主,三是维护民益。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再到管理,五里桥村支两委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发动村民,以“子孙荷担”“叩石垦壤”之势,建成了便民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街巷硬化绿化以及供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等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也美化了生活环境。


3.产业发展、惠民富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


美丽乡村既要好看,还得中用,既要美,还要富。王屋镇采取鼓励引导、协调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五里桥村发展四大富民产业,为了真正让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村支两委对前进道路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做了长远打算,通过阳光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对村内土地流转后的多余闲散劳动力,或进行专门培训,或安排外出务工经商,为解决其后顾之忧做了长期的准备。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账号